- · 《合作经济与科技》栏目[08/03]
- · 《合作经济与科技》投稿[08/03]
- · 《合作经济与科技》征稿[08/03]
- · 《合作经济与科技》刊物[08/03]
广西开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新篇章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抢占先机 经贸先行硕果累累 快马加鞭 国际通道日趋完善 如今的北部湾港,已具备20万吨级散货船、30万吨级油船通航条件;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20%以上,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;
抢占先机 经贸先行硕果累累
快马加鞭 国际通道日趋完善
如今的北部湾港,已具备20万吨级散货船、30万吨级油船通航条件;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20%以上,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;实现东盟和国内主要港口全覆盖,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200多个港口通航。与此同时,广西加快推进钦州—北海—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,并进一步打造“海陆空”全方位连接RCEP成员国跨境物流体系。
广西高水平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成绩喜人: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覆盖的省份由2017年的4个扩大到14个,班列年开行量从178列增加到6117列,年均增长142%,增长近33倍,逐步成为有机衔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快速、便捷、高效通道。
6个东盟国家在广西南宁设立总领事馆;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峰会加快发展步伐,从服务“10+1”向服务RCEP和“一带一路”拓展;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“金字招牌”越擦越亮,中国—东盟金融城入驻的金融机构(企业)总数超280家……广西,正朝着加快形成“一带一路”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目标大踏步前行。
在引进来的同时,广西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。如今,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年产12万辆整车、马中关丹产业园年产350万吨钢铁等一批标志性对外合作项目已建成投产,玉柴、金川、南国铜业等一批企业在海外建立了制造基地、研发中心、销售中心和原料保供基地,汽车、电子信息、金属新材料、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构建了跨境产业链供应链。
数据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
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节点,广西以论坛为桥梁,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港口物流发展合作搭建平台,做好服务。探索中国企业参与东南亚国家港口建设、运营合作新模式,与马来西亚关丹港、文莱摩拉港、摩拉渔港、泰国TCT内河码头等合作顺利落地,“港—产—园”模式走向国际化。
2022年7月8日,第十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暨2022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论坛将在广西南宁召开。未来几年,广西将在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、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方面加大与泛北部湾各国合作力度,携手同行,互利共赢。
广西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抢抓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生效实施机遇,借助泛北论坛这一国际平台,发挥“一湾相挽十一国,良性互动东中西”的独特优势,充分释放发展潜力,向海图强,深度融入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,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广西力量。
互联互通,交通先行。加强泛北合作,完善国际大通道至关重要。
作为泛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、深度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,广西以泛北论坛为助力,与东盟的合作日趋深入。2022年1月10日,中国—东盟信息港小镇(研发中心)项目正式竣工。如今,中国—东盟信息港已构建起“一基地、一中心、一主轴、两组团”发展格局,建成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工程13个,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大通道初步形成。
借助泛北论坛、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平台,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,开创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“两国双园”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,启动中国·印尼经贸合作区、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,在第18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上,共签订179个国际、国内合作项目,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。2021年,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821.2亿元,同比增长18.8%,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。
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,广西积极探索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的路径,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优势,主动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,取得一系列成果:1月1日,首趟RCEP国际货运班列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发出;3月4日,广西南宁与越南河内正式建立起空中货运渠道;5月13日,广西对RCEP国家水果进口航线正式通航……据统计,2010年至2020年,广西与RCEP国家贸易额增长了3.4倍,今年1—3月,RCEP其他成员国在广西新设外资企业14家,同比增长133.3%;合同外资额2998万美元,同比增长245.4%;实际利用外资1979万美元,同比增长691.6%。
泛北论坛的举办有力推动了各方从合作走向共赢。10多年来,泛北部湾地区相关国家大力推进先导领域合作,打造了一批成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,陆续达成一批包括港口、金融、旅游等领域的合作,签署一系列备忘录,在互联互通、港口物流、经贸、产业、金融、海洋、环保、旅游、人文等领域先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并形成先导示范效应。
文章来源:《合作经济与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hzjjykj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6/1733.html